郭象莊子 “郭象注《莊子》”與“《莊子》注郭象”之議辯內涵的轉變與意義-《

“郭象注《莊子》”與“《莊子》注郭象”之議辯內涵的轉變與意義-《 …

“郭象注《莊子》”與“《莊子》注郭象”之議辯內涵的轉變與意義 收藏本文 分享 就整個《莊子》詮釋傳統而論,歷來之論者在評議各家《莊子》注疏之作時,郭象(252—312)的《莊子注》往往具有承上啓下的輻輳性指標,而這種指標或者被逕行視爲評價時的正向標準,也或者衍生爲評價時的負向反思,皆
莊子的書那麼難,怎樣才能輕鬆讀懂《莊子》? - 每日頭條

玄學與政治的對話:郭象《莊子注》的三個關懷 « 國立臺灣大學政 …

摘要 / PDF 全文下載 郭象的《莊子注》作為玄學後期的作品,深刻地處理了關於政治秩序的建構問題,本文試圖從三個面向探討。「自生與獨化」的面向處理了「無」與「有」的對立到統一的過程,郭象透過自生與獨化的觀念批判進而改造了「無中生有」的命題,說明了自生與相因的相關性,進而
莊子·內篇·逍遙游 - 搜狗百科
《莊子》的挑戰:論郭象如何詮釋《莊子》
DSpace CRIS
《莊子》內篇成語選輯〈&教師節快樂〉~2014.09.28: - 雁~《莊子。人間世》補註 - udn部落格
PHI 5310 中國古代哲學專題研討 從莊子到郭象
 · PDF 檔案關於莊子與郭象的參考書籍 *崔大華《莊學研究》,北京︰人民出版社,1992。 陳鼓應《老莊論集》,香港︰中華書局,1991。 葉海煙《莊子的生命哲學》,臺北︰東大圖書公司,1990。 *劉笑敢《莊子哲學及其演變》北京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88,或2010
國學經典文化《莊子》——深邃宏闊的思想,涵蓋古今的哲理 - 每日頭條
電子學位論文服務
35, 楊穎詩〈莊子與郭象三籟說辨析〉,《鵝湖月刊》第411期,2009年9月。 36, 廖明活〈莊子,郭象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〉,《鵝湖月刊》第9卷第5期,1983年11月。 37, 趙昆生〈魏末政治與司馬氏的稱帝道路〉,《重慶師範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4期。
六位大師開的國學書單 你讀過多少? - 每日頭條

莊子.內篇.逍遙遊第一_莊子注_郭象_在線閱讀_中華典藏

夫小大雖殊,而放於自得之場,則物任其性,事稱其能,各當其分,逍遙一也,豈容勝負於其間哉! 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 鵬鯤之實,吾所未詳也。夫莊子之大意,在乎逍遙遊放,無為而自得,故極小大之致,以明性分之適。
莊子的逍遙之嘆 - 每日頭條
南華真經注疏(郭象,成玄英)
南華真經注疏,晉郭象注,唐成玄英疏,書凡三十五卷,收於《正統道藏》洞神部玉訣類。 魏晉時期,《莊子》一書基於社會上玄學風氣的盛揚,幾乎成為上層社會的必讀之書,晉時注家已有數十,然最終以玄學家郭象所注最為流行。郭象是西晉玄學家,所作《莊子注》,以向秀性分自足之逍遙義
道家文化其實有老莊派,黃老派,楊朱派三派,每一派都是大智慧 - 每日頭條

莊子注_百度百科

郭象認為,萬物完全是自給自足的,“物各自造,而無所待焉”。“獨生而無所資借”。這就是說,萬物都是獨立存在的,不必依賴造物主,也不相互依賴,各物之間沒有關系。郭象在《齊物論注》中說過這樣一段話:“今罔兩之因景,猶云俱生而非待也,則萬物雖聚而共成乎天,而皆歷然莫不獨見
莊子集釋 / 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

郭象注解《莊子》的方法及其影響_百度文庫

郭象注解《莊子》的方法及其影響 郭象注解《莊子》的方法及其影響 簡光明* 摘要 郭象注《莊》的方法,當代學者多以為是「寄言出意」 ,然而,細讀《莊子 注》即可發現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。郭象說: 「夫莊子推平於天下,故每 寄言以出意。
除了《道德經》,《莊子》,《呂氏春秋》這些,對全世界都有著不可忽視影響力的道家,還有那些著作 ...

傅山注《莊子》與郭象思想之依違

 · DOC 檔案 · 網頁檢視但未必能符合莊子原義,卻更多顯現出傅山鮮明思想特質,傅山批點莊子常圍繞著郭象 ,他對郭象的觀點有取有不取,他對郭象思想容易媚世的部分是深惡痛絕,但對郭象不忘世的入是精神卻有幾分同意,傅山解釋莊子還是突顯
莊子 (書)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博客來-莊子集釋

書名:莊子集釋,語言:繁體中文,ISBN:9789864773794,頁數:784,出版社:商周出版,作者:【清】郭慶藩,【晉】郭象,【唐】成玄英,【唐】陸德明,出版日期:2018/01
速讀莊子經典著作 | 中國文化研究院 - 燦爛的中國文明
《莊子》逍遙義辨析
 · PDF 檔案1 《莊子》逍遙義辨析 王志楣 * 《莊子》中逍遙二字的意義在歷史上實是經過了一個發展過程,其間可說以郭象為 分水嶺,本文先以文獻舉例證明在郭象前,後,對逍遙的解釋出現不同的轉化;郭象前,逍遙側重的是無事閒逛遊蕩以消除煩憂苦悶,從郭象起,世人習將逍遙認為係無拘無束
莊子南華真經-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(1653897)